品牌焦点网-关注品牌资讯、新技术新产品上品牌焦点网

中国海洋大学积极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实施

来源:品牌焦点网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在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海大医药学院的基础上创办,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海洋药物协同创新基地(平台)。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开发‘蓝色药库’是我们共同梦想”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实施。特别是在习总书记视察青岛后, 研究院在“蓝色药库”核心优势团队打造、综合研创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技术体系构建、重点科技成果孕育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服务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打造核心优势团队,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以中国海洋大学科研人才为主要基础,按照“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团队引进与个人引进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学科交叉特征突出、专业互补性强、年轻学者汇聚的海洋药物研发优势团队。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强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试点探索海洋药物工程化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贡献激励机制。2018年11月,研究院纳入山东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范畴,获得22条人才团队特殊政策支持。研究院现拥有高层次人才40余人,包括院士3人、泰山学者等领军骨干人才9人。

      搭建综合研创平台,打破成果转化藩篱。不断夯实海洋药物综合性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平台之间协同联动作用,积极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海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基地。将进一步发挥研究院平台在衔接“科技”与“产业”之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打破阻碍成果转化的“篱笆墙”,为“蓝色药库”聚集开发模式的顺畅运转创造良好平台环境。研究院现拥有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多家单位合作建立科研平台或联合实验室。牵头组建申报的“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效率高质量通过专家验收并获批认定,未来将聚焦冲击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着力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创新融合发展。研究院创新实践发展模式,摸索并逐步确立自身的特色定位,推进从“四不像”向“大融合”进化,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探索适宜于自身发展的独特商业模式,从依靠政府支持逐步成长为自主造血、自立发展的市场主体。强化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一体化发展,建立海洋药物学科整体协调结构,构建起医药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的统一协调机制。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建国际一流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形成并强化了全方位海洋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注重新药开发与企业资本的无缝衔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注入,已与青岛正大制药、黄海制药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项目合作。近期,一批一类海洋创新药物有望获得临床批件。

      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引领高质快速发展。集成海洋药物研究优势技术资源,以采集的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分离获得的化合物为基础,构建了我国首个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基础库,逐步形成了八大核心技术体系。2018年7月3日,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了全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并成功构建以“智能+”为代表的海洋药物开发关键技术体系,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约3.1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准确三维结构等重要数据。目前,已完成了170余个美国FDA批准的肿瘤药物靶点对海洋化合物数据库的精确筛选,发现1000余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药物苗头分子。经过有机合成、生物实测、药理药效分析和临床前试验,筛选出诸多可开发为海洋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由20%以下跃升到70%以上,有望大力提升海洋药物开发的速度与效率。

      孕育重点科技成果,凸显良好开发态势。2018年7月,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我国第2个、国际上第14个海洋创新药物。多个海洋新药系统临床前研究继续向前推进,预计到2019年底,将有1—2个海洋新药申报临床批件。海洋抗肿瘤药物BG136、抗HPV妇科凝胶剂等项目进入系统临床前研究阶段,预计2019年底申报临床或生产。通过漏斗式过滤与筛选确定了40个以上具有新药开发价值的项目,其中16个已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3—5个计划于2020年底申报临床。与青岛啤酒合作开发的海洋特色健康饮料于2019年7月份发布,海洋蛋白肽系列产品和左旋虾青素系列产品即将步入市场形成规模和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品牌焦点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